400-608-2558 029-86698003

新闻资讯

从行业动态到技术实践,洞察趋势所向
案例鉴史,智启未来系列——管控项目实践探索启示录
发布时间:2024-09-19 浏览数:36次
        开篇引入
        随着公司各类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,各业务域已经具备了数字化业务处理能力,如何更加精细化、扁平化、高效化进行数字化运营又成了新的管理瓶颈。这样一来管控项目如何建设好,在建设时少走弯路,成为了李总一直困扰的事情。这天,李总找到了公司运营管控建设的数字化专家小智,希望通过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,获取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。
        “小智,你们在运营管控建设方面经验丰富,对于全域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方面的项目建设,有没有好的建议,帮助我们在建设时少走弯路呢?”
        “过去我们在建设各类型管控项目的过程中,积累沉淀了大量的相关经验,也交付实施过面向全业务域运营管控的项目,现在就将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和经验总结出来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….”
        案例背景
        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,近年来,为了实现联合运营模式,实现企业数字化运营,该公司提出了建设了运营管控中心,依托字化的运营管控中心平台,赋能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。在建设之初,信息部和规划部收集了一些经营汇报材料里的经济指标、以及其他业务域的考核构建运营管控中心驾驶舱,但是上线之后没有实际的使用场景,应用效果不佳。后来,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,以及公司领导的大力推进支持,运营管控建设逐渐实践出了一条科学的建设道路……
        案例启示
        启示1:建议全面规划分步实施、避免各自为战形成新管理屏障
在一期项目建设时,只是对运营管控建设内容进行了设计,在业务流程规划与设计、系统各功能应用架构、配套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全面统筹规划,导致前期的建设主要由信息化部门承接,相关部门各自为战,未能有效协同。由于缺少业务部门支持,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业务断点、堵点无法有效解决,数字化无法紧密贴近业务实际,各业务部门系统应用效果不佳。
        在后期项目建设的时候,公司领导牵头重点关注,生产、供应链、服保、质量等各领域相关部门深入参与,积极配合,推进管控分中心建设,形成了大量高频使用典型场景,以及稳定的运营管控中心业务框架及建设模式。
        启示2:指标体系梳理应切合业务、避免脱节于实际管理诉求
        在建设初期,对于指标梳理的范围,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框架,只是单纯开展全域大面积梳理,导致梳理了大量的指标但是落地困难;在设立指标时,也是单纯由信息部门依托体系文件进行指标识别,与业务关联不足,指标不能反映业务执行结果、过程,趋势、偏差、异常等内容,导致建设的场景没人使用成摆设。
        目前,随着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,开始以业务场景为牵引确定指标梳理范围,联合体系及业务部门进行专项梳理,指标量不大但是都能落地;在指标的识别设立上,由公司领导牵头,结合各业务域管理诉求、业务提升重点开展,确保指标都是反映业务现状及问题的,有效支撑管理提升与改进。
        启示3:场景设计应考虑管控逻辑、否则指标数据堆砌成摆设
        在一期项目建设时,管控场景设计基本是纯指标堆砌,缺乏管控的业务逻辑,无法通过场景的钻取反映业务问题,导致系统成为摆设,未能有效支撑使用用户的工作;到了二期建设,开始面向管理目标,按业务主题进行场景构建,场景能反映各自业务域的业务现状,部分业务域开始逐步使用起来;三期项目,随着建设和应用的经验不断积累,用户典型场景使用需求旺盛,开始以使用用户为中心,开展了提升管控能力、工作效率的场景构建,系统活跃用户大量增加;最后,随着运营管控中心各业务域、各场景的打通,管控场景可以多维度、多层次穿透展示各业务宏观现状和细节问题,实现了公司运营的穿透管控。
图1 运营管控中心场景设计规划
        启示4:指标数据获取应考虑高效调整,避免成为新的运维大山
        在项目建设初期,通过与业务系统直连采集数据,这样的好处是数据时效性高,但是数据没有归集、整合、存储、管理,导致管控平台高度依赖业务系统稳定性,经常出现业务系统数据更新或删除后,管控平台数据都没了的情况,并且跨业务系统数据获取难度非常大。
        后来通过中间库集成数据,各管控分中心通过ETL工具以及大量的SQL语句来实现跨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和集中管理。这种方法虽然实现了各管控分中心数据展示与业务系统的解耦,但随着项目建设内容增多,这种方式给系统运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,系统难以快速调整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。
        现在通过数据仓库统一规划管理数据,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统一接入、清洗、整合,形成各类主题库,实现数据使用、应用的集中管理,同时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规范从制度上进行相应的约束指导,实现数据易加工易维护,确保数据调整能够快速响应业务侧的变化。
图2 运营管控中心数据监控看板
        启示5:系统先行,管理保障随行,避免昙花一现
        在指标的数字化率与考核上,一开始是信息部门根据体系自行整理,没有建立对应的管理措施,与业务部门没有形成管理联动,导致指标的数字化率迟迟上不去,系统应用效果不佳。
        现在通过构建组织架构、规范文件、IT数据分析三层保障体系,确保系统应用。在组织上,搭建两级CIO体系组织架构,从而保证数字化转型动作一致,避免信息化部门“唱独角戏”;在规范制度上,要求公司级部门级例会必须依托运营管控平台进行召开,杜绝线下材料;利用平台形成数字化指标台账管理,由各业务部门主动进行指标的承接分解,并与业务系统集成,监控指标反馈频次,每月发月报晾晒指标数字化率,修订组织绩效考核细则,由规划部和信息部共同考核,形成完善的管控链条,共同保障系统的高效使用。
图3 构建“运转顺畅、协同高效”的工作机制
        “听你这么一说真是豁然开朗啊,原来建设的过程中有这么多的细节问题啊,难怪我们以往的管控项目建设老是因为各种原因建不好、用不好。”
        “是这样的,我们也是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,发现好的思路和办法,也希望能通过不断成熟的建设方法服务好客户。”
        “听了您的案例分享,我们对运营管控建设规划有了初步思路,也期待您分享更多成功案例和经验……”
        未完待续...
站点地图
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
电话联系 电话联系
电话联系
服务热线
400-608-2558
029-86698003
需求速联 需求速联
需求速联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
返回顶部